揭秘!尘封75年后,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如何被找到?

2021-04-13 16:06:56 作者: 揭秘!尘封7

  李玉贞旋即返回档案馆,成功翻录了这段珍贵的35毫米电影胶片。胶片记录的是1924年9月22日,俄共(布)中央和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举行了有几千人参加的“不许干涉中国”协会群众大会。在大会主席台上,中共代表李大钊身着立领正装,胸前戴着徽章,看上去意气风发。李大钊的精彩演讲不时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。极为难得的是,在场的苏联摄影师清晰地记录下这些历史画面,虽然是只有几个镜头的无声影像,但李大钊演讲时动情的神态和豪迈的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填补历史空白引发关注

  1999年国庆前夕,李玉贞带着极为珍贵的李大钊生前影像回到北京。闫东迫不及待地把刚下飞机的李玉贞接到了台里,他又第一时间请来了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。1927年4月李大钊遇害时,李葆华尚未成年。整整72年后,在屏幕上看到父亲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挥动手臂演讲的镜头,已是耄耋之年的李葆华流下了热泪。

  1999年10月,大型文献纪录片《李大钊》在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播出,纪录片片头播放了最新发现的李大钊生前影像,填补了历史中的一段空白,在观众中和党史研究界引发了极大关注。

  导演闫东

  纪录片播出当晚,李大钊的孙女李虹代表全家给中央电视台写了一封信:“多少年来,我们一直思念着从未谋面的祖父……今天,我们终于看到了祖父李大钊的影像——亲切、平实而伟大——这就是我们的祖父。我们被血脉相承的感觉震撼了!”

  如今,回望这段难忘的经历,闫东依然心绪难平,“感谢当年所有相识、不相识的参与者,如果不是大家的不懈努力,这段影像不知要尘封到何年。”闫东感慨说,当年这部纪录片的创作,就好像是自己这个35岁的党员与38岁英勇就义的李大钊冥冥之中的一次倾心相谈,让他获得了无穷的精神财富。

  在此之后的20余年里,闫东又相继创作了《百年⼩平》《⻓征》《不朽的⻢克思》《旗帜》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《英雄儿女》《孔子》《港珠澳大桥》等30多部重大题材纪录片,九次获得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“当你走进李大钊,就一定会被他的精神所感染。这段‘追寻李大钊’的创作历程,让我悟出了很多东西,伴随我一直走到今天。” 闫东说。